比赛继续。
拉尔夫.曼眼睛都仿佛贴在了那个红色身影的身上。
已经70米了。
他现在竟然没有多少的失衡。
怎么做到的?
不仅仅没有失衡,甚至没有看到任何神经冲动频率消耗过度的感觉。
奇了。
奇了。
怎么做的?
拉尔夫.曼已经完全陷了进去。
眼睛珠子都被那个红色的身影完全牵引。
拉尔夫.曼没有看。
既然没有神经冲动频率消耗过度,那自然也不会有后续的肌肉配合不协调。
没有肌肉配合的不协调,那就不容易出现步频和步幅的失衡。
这原本是极致前程选手最大的一个痛点之一。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
打破。
即便是格林这样拥有前后分段都可以破局的运动员。
也没有办法在同样一场比赛里面同时兼顾到极致前程,然后还能做到这个程度。
在此之前。
能做到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号称上帝打造的短跑标本——
尤塞恩.博尔特。
而博尔特的这种做到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可复制性,也没有任何的科学原理,完全是他的身体天赋所。能够做到的事情换成别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行。
可现在在苏神身上。
变化出现了。
做了那么多准备工作。
就是为了现在。
步态疲劳自动调整。
这对于前程选手的极速维持。
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而这个事情还没完。
你以为到此为止了,这就是苏神要做的事情吗?
那对不起他为这场比赛准备了这么久。
后程方面。
他还要继续搞。
继续搞事情。
利用步态疲劳自动调整,苏神的臀大肌已经进行了本体感受器的解放。
这样都没有崩。
就给了他继续往后走的资本。
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术。
重新开始发力。
在上一场面对博尔特的尤金大战。
就是输在了极速的维持以及后程的维持上。
那场博尔特的确是牛逼。
苏神的也没有什么好冤枉。
而且他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但这一场。
他也要让自己在博尔特那场得到的灵魂开始爆发。
之前有一些没做好的地方,当然你也可以是说当时没有能力做好的地方。
都可以在这一场重新开始做。
重新开始调整。
苏神知道自己的比赛,博尔特一定会看。
就像博尔特现在的比赛,自己也一定会看一样。
两个人现在已经在冥冥之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关系。
既然没有太疲劳,那么在蹬伸阶段,臀大肌、股四头肌等伸肌肌群的运动神经元就依然可以被高频激活。
在高频激活下促使肌肉快速有力收缩,产生强大的蹬地力。
后程开始了。
在百米后程,苏神开始利用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术。
通过精确的发力技术,使每次蹬地产生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水平方向的动能。
以此减少能量在垂直方向的无效损耗以及因身体晃动产生的额外能量消耗。
通过优化垂直分力与前后分力的比例,使身体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将更多能量用于推动身体向前。
在百米后程,随着体能下降,身体姿态的稳定性对维持速度至关重要。
对于极致前程选手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现在在步态疲劳自动调整下。
通过精准控制左右分力,确保身体在跑动过程中保持直线运动,减少因侧向偏移产生的额外阻力。
同时,通过对垂直分力和前后分力的协同调控,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轨迹,避免因重心起伏过大而影响跑步节奏。
上一场最后因为疲劳,步频步幅已经联系失衡,最后的确是有些不够好。
甚至没有打开3.40。
当然你可以说前面的突飞猛进了那么多。
后面还能够维持在这个平台上,已经很强了。可不要忘记了,苏神的对手是博尔特。
是全面强化的努力版博尔特。
如果你觉得这样就已经够了。
那你不可能完成对他的战胜。
那一把的百米后程,身体疲劳直接导致导致技术动作变形。
即便是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对三维地面反作用力的精确调控能力,也不够用。
因为基础出现了问题。
肌肉已经出现了,调控的不协调。
这样自然是不能够能够,有效维持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今天不同。
在后程蹬伸阶段,尽管肌肉力量有所下降,但苏神能通过调整地面反作用力的参数。
从蹬地角度、发力时间等。
保证蹬伸动作的准确性,从而持续产生有效的推进力。
这就是那一场在尤金的后程。
所不具备的东西。
同时,在摆腿、着地等环节,也能依靠技术的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动作节奏。
确保速度的稳定维持。
75米。
那既然神经冲动频率没有消耗过度,肌肉的厚层调配没有出现无法协调的问题,步频和步幅也就没有出现不可控的失衡。
那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发力模式。
也就没有改变。
这就是格林当年在极致前程跑出来之后。
当年的团队和运动科学实验室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苏神的上一场也没有解决。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苏神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在这一场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利用各种前置准备。
完成了极速维持的步态疲劳自动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术,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方,也不会出现轻易的崩塌。
如此一来。
合理的地面反作用力调控使肌肉负荷分布更均匀。
就可以在在百米后程,当部分肌肉出现疲劳迹象时,通过调整发力方式,让其他协同肌肉群分担负荷。
避免单一肌肉群过度疲劳。
上一场苏神也想这么做。
但是就像是你把自己的身体已经驱使到了极限。
宛如功夫高手,用力到老,即便他脑子里在想做出什么样的动作来,也无法再完成。
就像是举重高手已经疲劳,那么即便是他曾经训练的千锤百炼的动作,甚至肌肉记忆都会失调。
上一场苏神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而他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让他明白了,想要把自己的后面解决,那就必须在这一场完成这个目标。
不然的话。
前面即便是再快,后面如果无法突破3秒40。
也还是不够和眼下的博尔特对碰。
因为他是知道的,博尔特这家伙大赛的调动能力永远是所有运动员里面最强的一个。
这一点你能看得出来,他把最强的成绩,最强的状态调动在了世界大赛的舞台上,就这一点有几个运动员能做到。
即便是之前的那些运动员,觉得大部分也都是在小赛上面刷出成绩。
所以。
即便是博尔特跑出了这样恐怖的成绩,利用超风速已经扣开了9.50的大门。
但苏神本人却依然认为。
这应该不是博尔特的极限。
所以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还有更强的没有出现。
因此。
自己也不能固步自封。
必须要前进前进再前进。
砰砰砰砰砰。
当小腿三头肌疲劳时,苏神通过改变蹬地角度和发力点,更多地调动臀大肌和股四头肌参与工作。
就像接力比赛中,不同队员在不同阶段发挥优势,共同完成赛程,从而延缓整体肌肉疲劳的出现,维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改变力的作用线!
调整蹬地角度和发力点可以改变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线。
当小腿三头肌疲劳时,通过增大蹬地角度,使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线更靠近髋关节,这样可以更多地调动臀大肌参与工作。
因为臀大肌的肌纤维走向和附着点使其在髋关节伸展时能够产生较大的力量,当力的作用线靠近髋关节时,臀大肌就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分担小腿三头肌的负荷。
这是利用肌肉的力学特性,解决关节活动敏度和发力模式的显著改变。
没改!
没改变了!
真的没改变了!!!
格林看着,内心疯狂呼唤。
因为他看得很清楚了。
髋关节的延长幅度没有增大。
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也没有变小。
踝关节的背屈程度也没有增高。
这些都是直接指明了一个问题——
苏神现在的蹬地效果和能量传递效率。
都没有大幅度下降。
这在之前的苏神身上。
根本就不可能。
你别说是在苏神的身上不可能。
放在其余任何一个前程选手身上都不可能。
即便是他格林。
也不可能。
步频和步幅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衡变化。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了。
苏神在极速以及极速维持阶段。
并没有累积大量的疲劳度。
怎么可能不累积呢?
他明明是前程型运动员。
而且还是和自己一样是极致前程类型。
这种类型的运动员要比普通前程型运动员在这里容易累积出来更大的疲劳度才对呀。
格林也死死的盯着屏幕。
他现在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珠子都贴到自己的屏幕上。
即便是直播室里有很多人都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
纷纷在公屏上刷屏。
让格林把自己的眼珠子拿开一点。
吓到他们了。
但这个时候格林哪管他们。
他自己完全被吸引住了。
这可是当年他完全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是把他挡在继续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门槛之一呀。
现在有个同样类型的运动。
居然做到了当年自己已经实行,已经得到了确切答案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他居然解决了。
这格林怎么不内心躁动呢?
如果可以的话。
他现在瞬间移动过去。
瞬间移动到大洋彼岸。
去青唐城中心体育馆。
这才是他现在内心的心愿。
他真的很想要问一问。
苏神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他可以做到?
他到底是用了什么秘法?
髋关节这个时候也没有伸展不足。
那么就意味着蹬地的距离没有缩。
意味着向前性也没有大幅度丢失。
而且。
而且他的他的踝关节背屈……
也依然稳定。
那这样的话。
在后程很容易出现丢包率的。
前脚掌扒地。
也没有削弱!?
那这样一来,前程选手到了后面最容易被诟病的步频问题。
也会被改善不少。
怎么做到的?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格林简直是要疯掉了。
毕竟这可是他当年日思夜想。
不知道凹凸了多少的头发。
不知道拜访了多少的名师以及实验室。
根本给不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呀。
曾几何时他都已经是完全放弃了。
毕竟那些专业人士告诉他,这对于极致前程选手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即便是博尔特出来了。
这个问题依然是没有答案。
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为博尔特自己。
他的跑动模式是上帝的造物。
根本无法复制,也不是现在的科学体系能够复原的。
所以你只能把他看作是单一的上帝杰作。
却没有办法让他映射到普遍性上。
这也就意味着格林的那个问题还是无解。
当然这样想,他也觉得自己平衡了许多。
因为这还是符合当年他听到的那个答案——
除非是上帝亲手打破。
不然的话,现代科学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直到现在。
因为他很清楚,苏神就不是那种上帝造物的结构。
他的进步都是跟着他的科学理论研究,一步一步进化的。
所以他能做到这才让格林觉得不可思议。
觉得自己当年上当受骗了,白白交了那么多钱给这些人。
虽然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吧。
说谎是常态。
忽悠是日常。
但其实当年他们还真没说谎。
只是说当年的科学的确是做不到,但是这一句话其实在运动就已经被打脸了很多次了。
因为他在前面少说了几个字。
少说了一个单词。
那就是“当年的科学”。
因为科学也是在进步中的。
尤其是现代社会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之后,各种各样的科学科技同样跟着大爆炸。
尤其是有了计算机之后,多科学门类之间的交叉学习。
有了更多灵感迸发突破之前认为不可能的可能。
就比如苏神现在。
通过调整发力点,可以利用不同肌肉的力学特性,使肌肉群之间的协作更加高效。
还不仅仅上面这些。
还有将发力点从脚跟转移到脚掌中部或前部,可以更早地激活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是一块强大的伸膝肌肉,在跑步过程中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提供向前的推动力起着重要作用。
当小腿三头肌疲劳时,通过提前激活股四头肌,可以让它在蹬地过程中更早地参与工作,分担小腿三头肌的部分负荷。
这都是利用利用肌肉的力学特性。
原本上一场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
做到了。
三维地面反作用力调控术,上一场没有展现的威力。
现在正在继续展现。
上帝的禁区。
已经被推开了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