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 其他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全部章节 第两百三十七章 殿试
    三月十八。

    殿试如期开始。

    虽然契丹异动频频,但贡举乃是国之大事,除非契丹攻破了镇州(真定)、定州,殿试才会暂停。

    眼下距离契丹出兵尚有些时日,自然不会影响贡举。

    这天清晨,天还未亮,士子们便赶到了东华门外。

    宣德门是皇城的正门,但举子殿试并不是从宣德门进入皇城。

    毕竟,殿试的考试场所是讲武殿,而讲武殿又位于内朝,具体位置就在福宁殿的东边。

    更准确一点,应该是福宁殿隔壁一座大殿。

    因此,从东华门进入皇城,穿过左承天门,沿着横街(内朝外朝的分界线,或者说南北中界限)前行,一直向西。

    到了宣右门,转向北行,然后沿着宫道向北,一路行至内东门,跨过内东门便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也就是讲武殿。

    天色渐亮,应试的举子们基本上都到了东华门外,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聚集在门外的士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放松。

    此时的殿试,并没有实行不黜落制度。

    即,纵使参加殿试,也不代表十拿九稳,依然存在落第的可能性。

    所以,士子们对于殿试依旧是心存敬畏的。

    从解试到省试,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好不容易走到了殿试,如果因为行差就错,以致于殿试罢落,到时候哭都没有地方。

    人群中,叶清臣孤零零的站在一处,望着眼前巍峨的皇城,他的心中难免有几分季动。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省试排名,他本该是前十的,最终却因为宰相准女婿的缘故,降到了五十几名。

    当真是应了那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虽然省试的排名不影响殿试,但省试的名次还是具备参考价值的。

    可惜……

    少顷,叶清臣收回了思绪。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注意到了两位长相极为相似的举子,这二人正被一群举子包围着,犹如众星拱月。

    不出意外,那两人当是宋痒和宋祁两兄弟。

    兄弟二人不仅同据省试前十,并且他们此科极有可能同时及第。

    兄弟二人同科及第的例子虽然不是没有,但也的确比较罕见。

    道一句十年难得一遇,并不为过。

    看着宋痒和宋祁一副云澹风轻的模样,叶清臣的心中不由生出几分羡慕。

    东华门外唱名,谁人不想?

    ‘希望殿试不要再出什么意外了。’

    最近这几天,叶清臣的心里始终有一股隐忧。

    他怕,怕殿试再出什么意外。

    另一边,宋痒和宋祁两兄弟并不知道叶清臣的感慨,其实,他们俩兄弟也不是没有烦恼。

    他们也担心落第。

    章频和章頔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虽然眼下没有兄弟不许同时登科的规定,但天威难测。

    谁知道官家会不会忽然想起这档子事?

    另外,章频还是殿试的考官之一,万一官家看到章频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咸平故事。

    届时他们兄弟二人,或许便无法同时登科。

    不多时,宫门缓缓打开。

    进场的时间到了!

    相比于省试,殿试的检查程序便简略了很多,当然,只是精简,不代表没有。

    皇城侍卫还是会依次检查举子随身携带的物品。

    很快,检查流程便结束了。

    能够走到殿试这一步的士子,都不是什么傻子,哪些东西是违禁品,大家心里都清楚的很。

    没人想倒在殿试的大门口。

    所以,除非脑子进水了,不然的话,参加殿试的举子是不会夹带私货的。

    宫城,向来是神秘的。

    尤其是横街之后的内朝,除了侍从官们,其他朝臣鲜有机会来到内朝。

    毫不夸张的说,在场的举子们,某些人一辈子或许就这么一次机会进入内朝。

    故此,在前行的过程中,举子们都很安静,连低声交流都没有,绝大多数人都在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光景,将其刻印在脑海深处。

    其实,将殿试场所定在内朝,不免有激励之意。

    如果说东华门外唱名是天下士子的终极追求,那么能够自由的出入内外朝,便是仕官者的美好愿景。

    当官的,谁不想穿上朱紫袍呢?

    宋史·职官志,已上文武三品已伤服紫,五品已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

    五品,几乎是绝大多数官员的上限。

    如果没有特殊的际遇,很难突破五品的限制。

    基本上也只有服绯、服紫的大臣,才有资格自由出入内外朝。

    宫城再大,路程再远,也有终时,绝大多数举子还没有回过味来,路便走到了。

    不知不觉间,讲武殿已在眼前。

    当众人看到悬于殿上的匾额已经从崇政便为讲武,人群中首次出现了骚动。

    那些不明内里的举子,还以为是内侍带错了路。

    官家下诏时,明明确定了于崇政殿试举人。

    怎地带到了讲武殿?

    而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举子,看到这个名字,心中不免掀起了阵阵涟漪。

    讲武!

    讲武!

    此乃艺祖(宋太祖)时的旧称。

    太宗时期,太宗改讲武为崇政。

    官家怎地复了艺祖时期的旧名?

    这,不对劲!

    官家乃是先帝独子,先帝又是太宗三子,如此一来,官家完全没理由恢复艺祖时期的旧名啊!

    难道是宫中生了什么变故?

    不论是惊讶也好,疑惑也罢,并没有为举子们解惑。

    没过一会,一阵中正典雅的宫乐便随之响起,听到这华美至极的宫乐,不少精通音律的举子,已然沉浸其中。

    宫乐难得几回闻。

    这,同样是激励举子们的小手段之一。

    几分钟后,宫乐声缓缓停歇,在宫中近卫和内侍的引导下,举子们依次进入崇政殿。

    相比于太祖、太宗朝的举子,现在的举子算是有福的。

    太祖、太宗朝,举子们殿试时的场所,虽然也是崇政殿,但具体的考试场所并不是殿内。

    而是崇政殿外两侧的廊道。

    一般而言,殿试举办的时间大约在二三月份,此时的汴梁,虽然已经回暖,但仍有几分冷意。

    如果遇到倒春寒,又恰逢大风天,呆在廊道里考试,那滋味,谁待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