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 玄幻小说 > 御兽:谁能拒绝熟练度面板呢? > 132,扑该作者终于想起了,他许久没有用过的金手指...
    体能与养分消耗过大的青丝虫,急需能量补充。

    却又不可能放任他们在此。

    无奈之下,青丝虫只得是将获取能量的手段,放在了这片绿意盎然的植被之上。

    向周遭洒出了那,随风飘散的孢子。

    任由着那些微不可见的孢子随风飘荡,落到了周遭的植被、树木、土地之上。

    让其代替自己摄取养分。

    并在孢子摄取到足够多的养分之后。

    那些孢子再把摄取到的能量,通过孢子空运。

    把富含能量的孢子,运输回青丝虫的身旁,供其吸收。

    虽然这种获取能量的方式,损耗不可避免,对于环境的依赖也极大。

    但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不需要“主观捕猎”。

    只需要等待收获即可。

    说白了就是让孢子往有能量的地方一杵,然后等着那些孢子像“自律机器”一样。

    源源不断的摄取养分,运输养分就行。

    除了一开始制造孢子的消耗之外,其他的损耗,全部由环境,以及被孢子摄取方供应。

    所以效率上的高低,受环境影响极大。

    但恰好,这周遭的植被都还算是茂盛。

    这代表着地底的土力充足,也代表着周遭的植被体内,存储了不少的能量。

    恰好,能满足青丝虫的需求。

    随着满天的孢子,覆盖了周遭的整片区域。

    青丝虫对于周遭环境的精确度掌控,也再度提高了数个量级。

    一些微小的虫豸的活动方式,一些细微的风吹草动,一些植被呼吸的频率.....

    都被青丝虫尽数掌握。

    渐渐地,一些小型的动物,也开始了活动。

    或是捕食虫豸,或是舔舐露水,或是捡取被海浪带来的“残羹剩饭”.....

    一切,显得都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若不是那时不时的喷嚏声,以及被它们吸入腹中的孢子。

    恐怕一切都会如往常一样。

    .......

    随着时间的推移。

    体型比小型动物较大一些的捕猎者。

    也开始了它们的今日份的捕猎。

    比起那些最底层的那些,杂食性小型啮齿动物。

    它们这些捕猎者,在体型上要稍大半筹。

    但却又不像昨日那些,能结伴下海的动物一般,具有远距离游回来的能力。

    它们跟那些最底层的啮齿动物差不多。

    超凡等级不高,身体强度也一般。

    但在超凡之力的开发上,以及自身能力的开发上。

    它们要比最底层的那些啮齿动物,更胜一筹。

    至少,它们已经把“本能”开发成了“技能”。

    这让它们在面对“狩猎对抗”关系时,变得游刃有余。

    但也有那么一些最底层的啮齿动物,在“狩猎对抗”中得以逃生。

    从而在环境的迫使之下,开发出了体内的超凡路径,从而掌握“技能”,拥有了与猎食者对抗的能力。

    而这一切的一切。

    都在青丝虫的“眼”中,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掉线许久的“通用等级”,终于再度上线。

    展现出了金手指该有的能力。

    孢子随着呼吸进入“猎物”与“捕猎者”体内。

    随着它们的呼吸,孢子在它们的体内不断地活动着。

    而在它们的一呼一吸之下,结合青丝虫身上“通用等级”所提供的“见识”与“经验”。

    青丝虫竟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它们身上随着呼吸而动,随着呼吸而运转的“超凡路径”。

    而随着“狩猎对抗”的愈演愈烈。

    “猎物”与“捕猎者”体内“超凡路径”的强弱激化。

    都在青丝虫的“眼”中,一览无余。

    有着对“技能经验”与“超凡”的理解。

    那一条条路径的变化、运转、强弱,在青丝虫的眼中,都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许久未曾动过的“通用等级”进度条,也在没有张源“加点”的情况下,突飞猛进。

    对照自身的路径使用方式,青丝虫开始对自己体表那层,缝缝补补过的骨甲进行了改进。

    毕竟,节约能量供给也算“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也甭管有用没用,反正这身骨甲也是离更换不远了。

    权当试验好了。

    改进之余,青丝虫也没有忘记那些,运输能量供给自己的孢子。

    节流只能苟延残喘,开源才能补充己身。

    承载着能量的孢子从一众植被身上飘出,被青丝虫用淡淡的水雾所裹挟。

    带到了自己的身上,填补着自身对于能量的与养分的缺失。

    而青丝虫体表的骨甲,也在此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

    除了最基本的支点骨架,与喷丝口附近,需要着重承受能量的部分之外。

    其余的连接处,一律从“一体全包裹式”变成了“多分段嵌合式”。

    这种技巧似乎是出自于,岩甲巨蜥的【不稳定鳞片】,又有点像绒火蛾的“鳞粉结构”。

    而那些被水雾带来的孢子,便挂载在了这“可拆卸式”的嵌鳞之上。

    由于孢子中的能量,来自于不同的植被。

    颜色与储能的方式亦有差异。

    使得青丝虫原先通体灰白的骨甲,此刻再度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先去附着在骨甲上,代替体内器官供能的“纹身”。

    此刻,纹身的路径之上,也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纤细绒毛。

    这些绒毛在青丝虫有意识的控制之下,串连在一片片嵌鳞之间。

    吮吸摄取着,那些挂载在嵌鳞之上,颜色各异的孢子。

    而在嵌鳞与骨架之间的空隙,则是被青丝虫塞入了大量的孢子,以方便喷洒。

    以填补被风或是过往动物撕裂的孢子雾层,所造成的“感知缝隙”。

    缝缝补补,填填改改之下,时间过得非常之快。

    转眼间,已是过去了半天。

    气温升高,烈日高挂。

    此时已是正午。

    炽热的阳光洒落而下,大多数动物都选择了避而不出,或是寻阴凉之处避暑。

    无论是猎食者,或是猎物,都已离开了一片空地,躲藏了起来。

    缺乏可参照对象,青丝虫的改造计划,不得不在半途终止。

    先以“节能版”的半成品,凑合着自身能耗。

    倒是那些挂载在嵌鳞之上,摄取了养分与能量的孢子。

    在烈日之下,竟开始了“光合作用”。

    像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藻类植物一般,覆盖在青丝虫的身上。

    显得绿意盎然,郁郁葱葱。